2020長春國際無人機產業博覽會
將華彩開幕
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
與物理研究所
作為本土參展商
將帶來哪些先進的裝備?
又有哪些亮點?
中科院長春光機所關于多旋翼無人機的研究始于2007年,作為國內較早開始實用化相關技術研究的單位之一,已掌握從驅動系統、傳感器數據融合、飛控系統及算法等到整機集成的全技術鏈。目前,該所研發的無人機載重從幾百克到30千克,飛行時間從20分鐘到近一小時,且完成了實驗室技術研發和小批量試用,其中在農業領域推廣應用效果較為明顯
精密儀器與裝備研發中心
無人機事業部主任白越介紹
本次博覽會
他們將攜帶CQ8、GH12這兩款
代表性無人機現場展出。
多旋翼無人機在農業、工業等領域應用時,載重、抗風性和續航能力等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。我們在氣動技術上研發創新,20多項發明專利來支撐整個技術包。我們研究的無人機從這個應用指標上來看,同樣的大小,我這個載重飛行時間、抗風性,都獲得成倍的提升。
白越
白越2009年回國后
一直從事無人機相關研發
2012年
開始關注農業領域的無人機生物防治。
2013年
形成規模化應用。
在探索如何用精準的數據支撐農業信息化、智能化過程中,白越發現,無人機技術也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。“面對農業的轉型升級,無人機生物防治可以解決農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問題。通過解決過量使用農藥和化肥問題,我們可以更快、更高效、也更精準。”
無人機航化投放技術的引入
滿足了生物防治環節中
及時性、準確性、科學性需要
是未來至關重要的科技手段
也是生物防治產業化
實現重大突破的關鍵環節
如今
白越與團隊研發的無人機可抗7級風
一天的作業面積可達5000畝
無人機效率非常高,做這件事的同時,我還可以利用高光譜儀或者多光譜儀獲得數據,這個數據也可以指導我的精準用肥施藥。
白越
收集數據不用另外付費,收集面積特別大、數據信度又高,這個發現讓整個團隊如獲至寶。“這樣來說,是切入智慧農業最有希望的方式。其他方式無法保證精度和時效,也解決了專門收集數據的費用較高問題。”談及此處,白越仍顯得很興奮。
目前,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的生物制劑規模化飛防技術處于全國領先水平,在全國多地都有應用。不過,在白越看來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,很多研發容易與應用脫節,這次無人機博覽會恰恰有望解決這一問題。“通過專業展會,可以對我們的技術進行驗證,同時也與使用方有一個迭代過程,相當于對我們技術發展有更好地承接和推動作用。另外,我們的應用技術也非常想在東北扎根,在農業領域想向更多地方推廣和落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