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藏軍區肖觀察哨官兵在觀察執勤。
大雪初霽,堅冰未消。11月下旬,筆者跟隨西藏軍區某邊防團4連一支巡邏分隊執行例行巡邏任務。
“按計劃迅速前出觀察執勤!”到達巡邏點位后,連長柴威下達指令,只見上士黃雨從背包里取出融合型多功能望遠鏡,對目標地域進行觀察錄像。霧起山谷,遮天蔽日,黃雨相機行事將望遠鏡調至紅外模式,隨即“紅外熱成像”將藏在濃霧中的觀察目標“一網打盡”。
“如今,這融合型多功能望遠鏡是我們觀察檢跡的法寶。”柴威說。據介紹,融合型多功能望遠鏡今年10月裝配連隊,外觀看似簡單的望遠鏡,其中的“黑科技”還真不少,紅外模式、白光模式、微光夜視模式、激光測距、拍照錄像等功能一應俱全,能夠輕松應對高原復雜環境和惡劣天候,洞察執勤一線的風吹草動。
“新興科技運用到邊防管控中,我們開展巡邏執勤如虎添翼!”柴威說,“原本需要30分鐘的觀察執勤工作,現在不到10分鐘就完成了。”
說話間,無人機操作手馬海坤操縱無人機迅速升空,飛越茫茫雪山,時而懸停時而盤旋,將目標點位的視頻圖像清晰回傳。
據了解,西藏山南軍分區點多線長,巡邏道路艱險、邊防情況復雜,單純依靠傳統巡邏管控力量,存在難走到、難進去、難查清、難看明等現實問題。近年來,無人機正式進入邊防“大家庭”,在地面武裝巡邏分隊練強練硬“鐵腳板”的同時,“無人機新質力量的加入,有效拓展立體管控空間、消除觀察盲區。”馬海坤言語中透露著自豪。
2018年10月,某邊防團首次組織地面武裝與無人機相結合的方式對D地區進行巡邏,實現了靠鐵腳板踩實領土主權、無人機消除管控盲區的既定目標。
一路走來,筆者發現,邊防巡邏中的“吃、穿、住、行、用”都悄然發生著變化。到了午飯時間,官兵們圍坐在一起,不一會兒便在天寒地凍中吃上熱氣騰騰的飯菜。戰士陳貧生告訴筆者,“過去巡邏,經常是一口干糧就一口雪,現在的自熱火鍋和自熱米飯暖胃又暖心。”
美美的午餐后,柴威連長饒有興致地展示身穿的巡邏服,只見他將水潑向上衣,水竟然順勢流下,衣服一點沒濕。“新型巡邏服輕便保暖防水吸汗,效果比沖鋒衣還好。”一旁的中士張江全解釋說。
巡邏歸來,筆者跟隨柴威連長來到海拔4300多米的肖觀察哨,看見哨長殷思遠正操作遠程監控系統,對主要山口進行觀察。近年來,西藏軍區大力開展信息化邊防建設,肖觀察哨成為首批試點單位之一。“以前我們要把轄區巡邏一遍至少要4天時間,現在只要4個人就可以實現全天候、全時段、全地域的持續監控,第一時間發現和處置各類情況。”今昔對比,殷思遠感慨萬千。2015年第一次執行巡邏任務,他和戰友早上天還沒亮就出發,沿著9公里的崎嶇山路,走了近3個小時,才到達海拔4600米山口,一趟走下來,大家累得氣喘吁吁。“現在一鍵在手,山口情況盡收眼底,‘耳聰目明’名副其實。”殷思遠指著上級表彰的“耳聰目明”錦旗說。
科技興邊在提高管邊控邊質效的同時,也使得邊防戰士的幸福感與日俱增,大家強軍固邊的決心意志更加堅定。在邊防4連冬季滿服役期戰士中,僅有一人選擇退伍。據統計,借助科技力量,該團今年累計完成180余次武裝巡邏,并實現了多個陌生地區偵巡零突破,受到上級表揚。